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马列(2022)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三)

发布时间:2021-07-26    浏览量:

725日,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党史、跟党走,赓续红色血脉”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前往邯郸和邢台进行社会实践。

上午,实践队员们来到邯郸,参观了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以及左权将军纪念馆。

怀着敬仰的心情,队员们首先来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迎面看到的是24米高的烈士纪念塔,正面是由毛主席题写的“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无上光荣”,背面是刘少奇主席提写的“无上光荣”。塔前基座上的雕刻,生动再现了抗日时期将士们保家卫国英勇战斗的场面。

园区北侧是“人民英雄纪念墓”,墓的两侧树立了八路军和民兵的雕像,两侧的墓碑上雕刻着众多的人名,他们都是为抗日战争而牺牲的士兵。队员们仔细的读着每一个名字,它们不是生硬的字体,仿佛是一位位烈士矗立在那里,向实践队员们讲述着他们的革命故事。

之后队员们来到左权将军纪念馆参观学习。

图为左权将军浮雕 刘英浩摄

左权(1905-1942),湖南醴陵县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抗日。193410月跟随红军主力长征,指挥湘江战役。19377月,七七事变爆发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左权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2523日,日军集中两万人向太行山区发动大扫荡,包围了八路军前总驻地麻田。525日清晨,突围中的八路军总部机关被日军发现,左权与日军激战后英勇就义。

图为实践队员左权将军墓前的合影  刘英浩摄

下午,实践队员来到邢台冀南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在这里,实践队员们了解到直南地区(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以及山东西部交界地区)党组织的发展历程,以及华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一师师长刘子厚。  

纪念馆正厅内展示的是一幅“冀南暴动”的浮雕。冀南农民武装暴动始于19344月,首先砸了巨鹿的团城民团局子、南宫王道寨警察局,缴了十几条枪。斗争逐步延伸到整个冀南。1935年,由邢台地区游击队组建的华北人民抗日讨蒋救国军发动了“冀南农民武装暴动”。

上世纪初,马列主义的革命新思潮开始传入直南地区,为这一地区党组织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之后直南党组织发展壮大的历史也印证了“只有马列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

纪念馆里,陈列着直南地区农民当时的生活用具,其中有一把长勺吸引了队员们驻足。这把长勺是当时直南地区农民对日作战的“军事武器”。

图为直南农民战斗用的长勺  刘子旸摄

 面对日军无情的枪口,直南地区的农民宁死不屈。他们没有手枪,没有大炮,就用长勺来和手持枪炮的日军对抗,身中数枪依然用长勺击倒了几名日军。

 之后,队员们了解了刘子厚的事迹。

 刘子厚(1909-2001),河北省任县人,1929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1929-1937年在河北省任县从事中共地下工作,参加组织并领导冀南暴动、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建国之后曾担任三门峡水利工程局负责人。刘子厚一生勤俭节约,工作严谨,体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

     25日一天的时间,队员们走访了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左权将军纪念馆以及冀南革命纪念馆,虽然行程紧张但很充实。

 此次实践活动以邯郸邢台两地的队员为主,这些学习对于接下来队员们要进行的党史教育宣讲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本地史料,希望队员们在宣讲时,能认真结合本次实践所学,与当地群众共同分享自己的实践所得。“讲最真实的故事,话最朴素的精神”。学好党史,讲好党史,传承爱国主义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争做时代新人。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四)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二)

关闭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学府路47号

邮编:050061   冀ICP备050028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