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百年华诞的伟大时刻,全党学史、全民学史形成了一股热潮。
7月27日,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三下乡“学党史、跟党走,赓续红色血脉”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保定易县梁格庄村,深入调研乡村党史教育的实效性情况并展开党史宣讲的实践活动,推进党史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入行”。梁格庄村多山地,以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7日上午,实践队员到达村监会办公室展开党史教育宣讲,以五四运动,到抗战的峥嵘岁月,再到建国之后党带领人民不断奋斗的过程为主要线索,向群众以及梁格庄村的党员们讲述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通过此次学习党史,实践队员和乡亲们一起重温了革命先辈筚路蓝缕的奋斗征程,学习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

图为团队成员在为梁格庄村的党员以及群众讲述红色故事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英浩 摄)
队员宣讲完后,梁格庄村张支书为大家讲述了当地一些老党员的抗战故事。党龄几十年的老党员毛桂林爷爷曾经为了防止村民受到伤害,面对危险义无反顾地扑倒在即将爆炸的手榴弹上,也是由于这个原因,给他的右腿膝盖留下了永久的伤痛,每逢阴天下雨,膝盖总是痛得厉害。这是一个共产党员面对危险展现出的英雄气概。
实践队员在听完毛桂林爷爷的故事之后都非常的敬佩,面对生死抉择的瞬间,他没有丝毫的犹豫。毛桂林对实践队员说:“我哪里想过这么多,自己作为一名党员,遇到这种情况就只是想不要让村民受伤。”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正在倾听毛桂林爷爷讲述曾经奋斗历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英浩 摄)
实践队员们在聆听这些红色故事的同时,也将红色精神深深烙印在心中。以党史为教育资源深化理论宣传的内涵,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史育人的作用,学史明德,了解党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
随后村党委为实践队员介绍当地党史教育展开的一些实际情况,并和队员探讨如何更好地提升党史教育的实效性的一些问题。
图为梁格庄村党员讲述当地党史教育的活动展开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英浩 摄)
在梁格庄村张支书的带领下,实践队员来到当地村民的家庭进行了深入走访,了解其家庭成员对党史教育的学习情况。考察村镇党史教育的现状,主要包括党史教育展开的方式方法以及村民们在思想和实践各方面的状况。通过挖掘村民身边老党员的故事,使党史教育内容更加丰富。
除了党史教育的内容以外,张支书还提到了党史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新媒体也是增强民众互动性的很好的工具,利用这些村民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党史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巩固党史教育的普及效果。在走访的过程中实践团队成员了解到对于村里的老年人是更倾向接触电视媒体的,像最近热播的《觉醒年代》以及经典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亮剑》、《建党伟业》等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现在的中年人以及青少年则喜欢通过各种短视频平台了解发生的各种事件,认为这样很便捷。
实践队员采访村里的老人,听老人讲述曾经艰难的奋斗过程,感慨村庄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进的不朽岁月,不由让队员们感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习党史,就要做到知行合一,将党的奋斗精神与事实经验相结合,紧扣实践需求,如此才能学以致用。
“学史明志”——学好党的历史,才能了解过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从革命前辈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代人要做好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奋斗精神。张支书希望年轻一代能更好地普及党史教育,探索老百姓愿意接受的方式,牢牢把握党史文化的资源,加强党史宣传力度,让村民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浴血奋斗的光辉事迹以及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