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马列(2022)

教学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团队 >> 正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教学团队

发布时间:2025-08-01    浏览量: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以下简称德法课教学团队或教研室)承担全校本科生《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必修课和《中国传统道德概论》、《世界文明概论》、《中共党史》等任选课的教学任务。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另有兼职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




在组织建设方面,教研室制度建设健全,制定了严密的集体备课、集体命题、听课互评、新教师试讲、传帮带等制度,并严格进行日常管理。全体教师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正确,对马克思主义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信念。全体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服务,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备课认真充分,上课状态饱满,课后辅导答疑及时有效,教学各环节按时高质量完成,调停课少,无学术不端、教学违纪现象,圆满完成了全校的各项教学任务以及学校各部门、学院交办的各项工作。2024年,教研室被评为河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在课程建设方面,教研室积极开展一流课程建设,重视教学资源开发,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修订教学大纲,积极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取得了可喜成绩。2021年3月,柴艳萍主持的河北经贸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名师工作室获批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2021年10月,柴艳萍名师工作室又被认定为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2022年1月,以柴艳萍为带头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3年,《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在教学改革方面,结合德法课程特点,德法课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一是结合教育部实践教学的要求,组织学生全员参加暑期社会认知实习,指导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握理想信念、网络素养、道德规范、法治建设等相关内容。二是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自觉强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阐释,实现基础课教学“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教学中还注重意识形态教育,采取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演讲比赛、微视频、时事报告、学生小组讲基础课等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

在教研成果方面,2022年,柴艳萍发表文章《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念的文明蕴含及深远影响》、《彼得·S.温茨环境正义的分配维度探析》和《道德的市场经济何以可能》;马鑫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和价值意蕴研究》;张晓双发表文章《试析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观异同》。2023年,马鑫获得河北省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思政课体系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探究式教学方法研究》,发表文章《基于大学生抗逆力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构建》、《新时代共享发展思想的理论创新和时代意义》;张晓双发表文章《以党史文化学习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意义与路径》。2025年,马鑫发表文章《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探究式教学方法探析》。

在表彰评优方面,柴艳萍教授被评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先后荣获河北省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第二届高等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奖励基金二等奖。另外自2021年以来,团队成员有多人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或荣获校级教学优秀奖。


上一条: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教学团队      下一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教学团队

关闭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学府路47号

邮编:050061   冀ICP备050028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