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马列(2022)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5-11-19    浏览量:

11月15日-16日,“国家治理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30人论坛在正定顺利召开。我校党委副书记王保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会议开幕式由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包大为教授主持。

王保军致辞

王保军代表我校党委向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表示诚挚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校建设发展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深刻的批判性、实践性和前瞻性,为审视现代国家治理的逻辑挑战与方向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视角。我校有幸参与承办本次高水平学术论坛,既是学界对我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认可,更是给予了我校深化研究、拓展合作、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机遇。他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各兄弟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臧峰宇致辞


臧峰宇代表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分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向与会的各位老师表示热烈欢迎,向承办本次会议的李英院长及其团队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议题,要以历史唯物主义来把握治理的本质,通过制度的完善与治理现代化找到全面深化改革领域诸多问题的答案。第一,要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前提。第二,要在矛盾运动中把握治理现代化的辩证法。第三,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激活社会连接的纽带,培育公共精神和责任感。在如何深入理解以什么样的现代化理论来指导现代化实践方面,他提出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来有效整合各种正义思想资源,这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包大为宣布新增理事名单

随后,包大为宣布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会新增理事名单。我院李英教授、王晓路副教授、宁克强副教授、崔昆副教授、李可心老师等五位教师当选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会理事。

本次研讨会共设置了七场主旨发言,并设立一场青年论坛,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第一场主旨发言由我院院长李英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原系主任程广云教授,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白刚教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义天教授,厦门大学哲学系林育川教授分别进行发言。

程广云作主旨发言

程广云教授发言的主题是“世界大变局:新秩序、国家与全球治理现代化”。他指出,世界大变局可以理解为世界从旧秩序到新秩序变动中的局势,其中包含一系列变数和常数。所谓大变局就是变数极大地增长或常数极大地减少。当今世界变局涉及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领域,表现为相互关联的并行趋势。从旧秩序解构到新秩序建构,需要一种力量,使得当今世界秩序在变动中保持稳定并且朝着正确方向演进。中国力量既是一个变数也是一个常数。中国自身的国家治理及其参与的全球治理所诉诸的目标,既不是“新中心”,也不是“新天下”,它只是中国所倡议的世界“新秩序”。

白刚作主旨发言

白刚教授围绕“在思想中把握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思维”“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实践智慧”“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力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时代使命”三个方面,阐述了“用理论照亮现实——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他认为,哲学是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基础上的理论思维。时代是本质与实存的统一。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一个核心表达。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一方面要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另一方面要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来总结中国经验。

李义天作主旨发言

李义天教授探讨了如何理解“激进平等主义”的问题。他首先指出“激进平等主义”是凯·尼尔森的标志性概念。接下来他阐释了平等的重要性及优先性。他认为,平等是目标,不是权利;平等构成了正义的实质内容和自由的前提条件;平等是现代社会的价值追求,也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随后,他总结了激进平等主义的“四个观念”“两条原则”和“四点目标”。最后,他强调,激进平等主义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政治哲学描述,也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正义原则构思,更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可欲性与可行性的精细化论证,对激进平等主义的理解,取决于对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解。

林育川作主旨发言

林育川教授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超越性维度——对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理论的一种建构性解读”的主旨发言中,分别从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中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何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超越性维度和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哲学的建构性维度三个方面,深入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理论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统一。他认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超越性维度包括三点:第一,依法治国的超越性维度;第二,社会主义民主中的超越性维度;第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经济(民生)目标不是分配上的平等主义,而是超越平等主义的共同富裕。基于此,他提出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理论的建构性维度体现在:社会自治是民主政治的终极目标;必须防范公共权力的异化;真正的共同体对社会财富的共同占有。

第二场主旨发言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授李义天主持。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刘荣军教授阐释了“现代政治社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南开大学哲学院谢永康教授探讨了“弗雷泽对资本主义概念的扩展及其问题”,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瑞林教授论述了“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再思考”,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田毅松副教授分析了“唯物主义史的政治哲学意蕴”。

第三场主旨发言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冯波教授主持。我院教师崔昆副教授、吉林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袁立国教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包大为和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高广旭分别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唯物史观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认识论向度”“现代性、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当代激活”进行分享。

第四场主旨发言由我院教师王晓路副教授主持。冯波教授、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齐艳红、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钊和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飞分别以“《资本论》及手稿中的劳动客体化思想”“马克思民主观念的政治哲学向度”“青年马克思‘真正的民主制’释义”“文化主体性:基于社会理性视角的分析”为主题展开探讨。

第五场主旨发言由林育川教授主持。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石德金教授的发言主题为“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叙事——基于《哥达纲领批判》的再思考”,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冯燕芳教授对“人工智能视域下的自由时间问题”作出深刻阐述,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梁燕晓就“被等待的戈多:西方马克思主义百年嬗变的革命主体追寻”分享新见,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贵贤副教授阐释了“正义的社会性与社会的正义性”。

第六场主旨发言由袁立国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周阳、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蔺庆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兰洋分别就“‘消逝的中介’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现代国家制度之‘谜’及其解答方案——兼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国家观批判”“马克思恩格斯‘俄国转向’的国际向度及其当代启示”等问题展开深入论述。

第七场主旨发言由东南大学哲学系副主任高广旭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熊富标、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婉芝和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耿芳兵分别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的道德叙事”“以精神价值的提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效用批判与利益批判:马克思与功利主义的历史交锋与当代启示”等问题进行深入阐释。

本次会议同时设立了青年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讲师魏博主持。论坛汇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新生力量,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河北经贸大学的青年学者就大会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并在思想碰撞中共同探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未来发展问题。

我院教师崔昆、李可心提交大会论文,在论坛上作了报告。崔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唯物史观基础”的主旨发言中,指出唯物史观基础意味着规律的还原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上,规律的还原尚未达到理论彻底。他强调,原来已有的著作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历史规律主要有三种观点,分别是经典理论中的国家和社会的理论、创新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理论。这三种理论观点都没有达到理论的彻底性。他认为,要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必须进行历史规律的还原。只有把人的发展的“三形态”理论、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理论、历史渐进方式综合起来,才能解释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李可心探讨了“纳入全球正义的责任——戴维·米勒对全球正义理论的调和”。她提出全球正义理论主要围绕世界主义与国家主义的争论展开。部分学者试图调和世界主义与国家主义之间的矛盾,但这些尝试均未能成功。戴维·米勒试图将责任理念纳入到全球正义理论之中,通过责任路径对世界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全球正义理论进行调和,以构建能够容纳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全球正义理论,但最终走向了失败。

会议闭幕式由我院党委副书记刘志峰主持。李英院长在会议总结中指出,本次会议是一次高规格、高水平、高效率的学术盛会。与会专家精彩纷呈的主旨发言,涵盖了国家治理的唯物史观基础、全球正义、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正义观、民主理论等前沿热点问题;青年论坛展现了年轻学人们的敏锐视角和学术潜力。会议真正做到了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探讨中凝聚共识。本次论坛成果颇丰,突出体现在:深化了理论认识;促进了学术交流;激发了青年热情。她希望,各位专家能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院发展,常来指导,加强合作。最后李英院长对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表达了衷心感谢。


与会专家合影

本次会议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会主办,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研究中心协办。本次会议同时也是我校组织的“周末专家河北行”系列活动之一。


下一条:学院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

关闭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学府路47号

邮编:050061   冀ICP备050028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