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马列(2022)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我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杨增岽教授作专题报告
日期: 2024-05-10      信息来源:      点击数:

近日,我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杨增岽教授作题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若干理论思考》的报告。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英主持,学院党委书记董佰壹、副书记马鑫、青年教师及23级研究生共计50余人参会。

15D8D

杨增岽教授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逻辑内在、从世界发展新格局与中国发展新阶段的现实依据回答了为什么能实现第二个结合,以及结合的科学方法。杨增岽认为,从“天下为公”、“民为邦本”、“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儒道思想到五四运动时期“大同”观念的再度出场,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高度契合的逻辑前提。

杨增岽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特质。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升华;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推动和鼓舞群众实践的效力;马克思主义具有人民性,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先进阶级语境中为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具有发展性和开放性,使不同民族文化成果的“合理内核”批判地吸纳进思想体系中。

杨增岽凝练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深刻内涵。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鉴别”中华传统文化,区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先进与落后,明确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特色,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二是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度、认可度和接受度,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本土化;三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作用,既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其养分,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第二个结合”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途径之一,要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就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此,杨增岽指出,新时代推进“第二个结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保持民族独立风格的同时打开国际视野,接纳现代性与省思现代性的矛盾中实现中华文化的“破”与“立”。

最后他提出第二个结合的问题仍在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深化过程中,期待有更多的理论去充实。在风云变幻的世界舞台上中国要主动承担责任,以政策确定性、文化连续性的优势,在变化的时代给出确定的答案,满足全人类现实需要和诉求。

1BB58

李英院长对杨增岽教授的到来表示诚挚的谢意。她指出,杨增岽教授系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深刻内涵、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研究的方法论等重要问题。杨教授的思考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展现出青年学者的优秀理论品质,富有激情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教学能手的风采,为我院教师、学生从理论研究到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撰稿/摄影:宋莹莹)

附专家个人简介:

杨增岽,现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首批入选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社会生态理论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问题。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邮编:050061   冀ICP备050028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