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下午,我院邀请北京大学程美东教授作“中国式现代化”专题报告。程美东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课特聘教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基地负责人兼首席专家,北京市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报告由副书记马鑫主持,我院师生共百余人参会。
程美东通过举例艾森斯塔德、西里尔·布莱克等人对“现代化”一词的定义,表明“现代化”的定义从外延功能而非从本质特征出发,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单纯将“现代化”解释为一个过程或包含若干内容的事物,则无法与“封建化”等其他概念区分开来,缺乏充分的说服力。
程美东认为,“现代化”是指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人类高举科学社会主义的大旗,最大限度利用科学获取一切资源为人类服务所经历的发展阶段。“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是科学主义至上的社会价值准则。科学至上的社会价值准则的出现使人类跨入现代社会,但科学不是万能的。
程美东介绍了世界上绝大数国家从不同的方式去探索现代化进程,这些探索可以用“两种文明路径”和“四种发展方式”加以概括。“两种文明路径”指的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明路径,“四种发展方式”指的是自由资本主义、农业资本主义、以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四种模式。
程美东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五个共性特征:一是不断崇尚科学的风气符合世界现代化本质追求,二是对于民主的追求符合近代世界现代化要求,三是日益开放的国际化是发展的主流趋势,四是追求中华民族独立符合世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五是追求生活富裕也符合世界现代化的总体共性发展趋势。
马鑫在总结发言中表示,程美东教授的报告凸显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做到了学理化和生活化的结合,是一场知识的盛宴,丰富了我院师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这次专题报告会是我院庆祝建校70周年和建院45周年系列高端论坛第12期。专题报告会的内容思想站位高、观点鲜明,不仅从理论层面探讨问题,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宝贵指引。(撰稿:齐旭硕 摄影:刘丹彤)